游戏快报

游戏角色设计如何避免“套路化”?试试这11种实用技巧

游戏角色设计如何避免“套路化”?试试这11种实用技巧

本文首发于知乎,作者法师猫不凡。

一般来说,反派都是被讨厌的角色,但其实在一些作品中,也有很多反派非常有人格魅力,让人怜惜,甚至喜爱。那么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塑造一个有人格魅力的反派呢?

文/法师猫不凡

既然是让人感受到反派的人格魅力,那么这种感受必然是心理反应。所以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不行的。

个人认为,要想让人认为反派角色有魅力,关键是需要展现反派角色好的一面,从而体现出其魅力。那么如何展现呢?我认为需要基于“冲突情境理论”的原理,对反派角色加以设计。
冲突情境理论由拓扑心理学的开创者库尔特·勒温(Kurt·Lewin)所提出。拓扑心理学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而冲突情境理论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勒温在总结拓扑心理学的原理时,将生活空间中的正面和负面特性称为“效价”。其中,吸引、满足、符合人的需求的事物,则为“正效价”。反之,让人厌恶、痛苦、不符人的需求的事物则为“负效价”。而“效价”,则会随着人的需求动力而不断变化。
例如,当人饿了时,食物属于正效价的事物,玩具则是负效价的事物;反之,当人吃饱后,食物则转变为负效价的事物,而玩具则变为正效价的事物。而基于这一“效价”的概念,他认为人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会因为正负效价的不断变化,而产生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且他将这一冲突分为了三大基本冲突类型【1】:
① 趋近-趋近冲突
其一,是趋近-趋近冲突。这种冲突类型,又被称之为“双趋冲突”,指的是个体遇到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与可比性的正效价对象,而个体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而不能同时获得或者解决时,所产生的内心两难冲突。换言之,当人们面对2个好的选择时,两个选择都想要,但是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即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于是这种冲突便会形成“两善择其一”的两难之择。
例如,有2个亲人落水,而自己只能救其中1个;有2部不错的电影同时放映,而自己都想要去看,结果只能观看其中一部……等等皆属此列。典型的老妈和老婆同时落水,你该先救哪一个的问题,正是趋近-趋近冲突的典型案例。
② 趋近-回避冲突
其二,是趋近-回避冲突。这一冲突类型,又被称之为“趋避冲突”,指的是一个对象或者事物,同时具有正效价和负效价的特性;或者具有正效价的特性,但是个体因为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原因,而无法获得具有正效价特性的事物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换言之,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进而产生的一种冲突。而这种冲突的本质,是某个某物同时集中了好的和坏的一面,从而引起个体在面对这类事物时的复杂和两难的心理感受。
例如,一个人既是你的恩人(正效价),又是个暴君(负效价);一个女子非常的美貌(正效价),你很仰慕她,但是她却是你的敌人(负效价);一个你很爱的女子(正效价),却根本不喜欢你(负效价),或者虽然她也很爱你,但是你和她却因为某种原因(例如身份差距、亲人反对、距离问题等),从而无法在一起……等等皆属此列。
③ 回避-回避冲突
其三,是回避-回避冲突。这一冲突类型,又被称之为“双避冲突”,指的是当个体面对2个负效价的选择时,但是却不得不选择其中一个的情况。此时,无论个体选择哪一个,都会因此受到惩罚,区别只是多和少的问题。换言之,这一冲突的本质,是两个选择都是坏的和差的,但是人们却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于是,会形成“两恶取其轻”的两难之择与复杂情境。
例如,坏人绑架了你的亲人,威逼你必须做某件坏事,否则就杀了你的挚爱。而如果你不去做,那么你的亲人就会被杀;反之,如果你做了这件坏事,不仅会因此导致其他人遭殃,更会因此导致自己后半辈子要在班房度过余生。而无论选择哪一个,你都必须选择其中一个,从而形成了两恶取其轻的两难之择。
综上所述,趋近-趋近冲突、趋近-回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等三种冲突类型,共同构成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此即为冲突情境理论。
之后,库尔特·勒温总结并提出的冲突情境理论,不仅被主流心理学所接受,更因为其对社会冲突的独创性总结,而激发了大量关于冲突情境的研究。不仅如此,该理论还对社会学、编剧学、戏剧学等多个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例如,在罗伯特麦基撰写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一书中,就有着如下的阐述:
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它发生于两种情境。一是不可调和的两善取其一的选择:从人物的视点来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欲者,他两者都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只能二者择一。二是两恶取其轻的选择:从人物的视点来看,两个事物都是他所不欲者,他一个也不想要,但环境迫使他必须二者择一。在这种真正的两难之境中,一个人物如何选择便是对其人性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强有力的表现。最令人无可奈何的两难之境,通常是将对不可调和的两善的选择和对两恶的选择混合在一起【3】。–摘录自《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2014.天津人民出版社
从《故事》中所阐述的编剧学理论可以看出,其所提倡的两善取其一(趋近-趋近冲突)、两恶取其轻(回避-回避冲突)、善恶混合(趋近-回避冲突)等理论,其实是冲突情境理论这一心理学原理的编剧学的应用与再阐述。这也是笔者前述认为该理论对编剧学等其他学科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原因所在。
而基于冲突情境理论的原理,个体的动机,大体可分为“趋近动机”与“回避动机”两种类型。换言之,冲突情境理论根本的原理,与个体的动机冲突相关。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在多种需求的基础上,必然会产生各类行为动机,且由于时间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这些并存的动机并不能同时获得满足,故此迫使人们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而放弃其余的。于是人们在心理上就会出现动机冲突,即同一时间出现彼此不同或者相互抵触矛盾的动机,且由于不可能都获得满足而产生了相应的心理矛盾。此即为冲突情境产生的根源。
回到正题。需要让人感觉到反派有魅力,关键是需要基于“趋避冲突”这一冲突类型加以设计。即不仅展现出反派坏的一面(负效价),更要展现反派好的一面(正效价)。而对重要但是人们不喜欢的反派角色,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增加复杂情景。
这里仅仅列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① 反派极其美貌/英俊或具有魅力转载1.jpg《侠客风云传:前传》中的夜叉,被誉为“江湖三绝艳”之一。

如果反派角色极其美貌/英俊/优雅/高贵,或者具有极大的魅力,则有可能让异性产生倾慕和仰慕心理。例如《侠客风云传》、《侠客风云传前传》等游戏中夜叉即为典型。夜叉是邪教天龙教中的反派角色,心狠手辣,但是又因为绝世的美貌被称为“江湖三绝艳”,很多男性玩家都会对美貌的夜叉有仰慕心理。于是当人们面对该角色时,会处于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而让人产生这种心理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物设定中运用了晕轮效应等心理学理论。其中,晕轮效应会让人物美丽的外表占据主导位置,从而产生积极的晕轮,进而让人忽视了这个NPC其他不好的品质。
② 反派帮过你或者对你有恩
反派帮过你或者对你有恩情,这种关系类似曹操和关羽的关系、《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和完颜洪烈的关系(有养育之恩的养父又是其杀父仇人),从而在恩情和报恩心理下,让人产生复杂的心理感受。
例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和关羽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曹操因为曾经对关羽不错,书中说[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拜汉寿亭侯,有大恩情对关羽。所以在华容道上,关羽才会陷入矛盾的心理和情感:杀了曹操吧,世人骂我忘恩负义;但是曹操是实属汉贼,该杀!不杀吧,又立了军令状,而且曹操对我也有恩,确实是下不去手。
而在《最终幻想15》中,艾拉妮亚·海温德这个角色亦是对主人公有恩的典型体现。在该游戏中,艾拉妮亚多次帮助主人公。而她虽然是敌人的团长,但是由于对主人公有恩,故此彼此相处的却非常融洽。而人们也并没有因此有什么违和感,反而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
③ 既是仇人又有亲情、友情、爱情的纠葛关系
例如,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当阿国的爸爸来找她后,她才得知父亲为了她,不得不成为侵华日军的走狗。一方面,她父亲的作为以及同学们骂她是汉奸的举动,让其无法接受父亲的行为;另一方面,基于亲情的缘故,以及父亲为了她而留下的牺牲之举,又让其处于两难情境。
此外,《飞狐外传》中袁紫衣与凤天南的关系(既是亲生父亲,又是杀母仇人)、《连城诀》中戚芳与万圭及万震山的关系(既是亲人,又是仇人);《雪山飞狐》中胡一刀和苗人凤的关系(即是世仇,又是惺惺相惜的好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关系(既是家族世仇,又是彼此相爱的恋人);《琅琊榜》中谢、卓两家的关系(既是杀死自己儿子的仇人,彼此又是亲家)、夏江和夏冬的关系(既是仇人,又是师徒)、祁王萧景禹和梁帝萧选的关系(既是亲人,又有养育之恩,更是政敌)、靖王与梁帝萧选的关系(既是父子亲人,又是杀害朋友与哥哥萧景禹的仇敌)、主人公林殊与梁帝萧选的关系(既是舅舅与侄子的亲人关系,更有血海深仇)……等等均是典型的案例。
这方面金庸的武侠小说运用的尤其的多。而通过这种既是仇人,又具有亲情、友情、爱情的纠葛关系,不仅仅对书中的角色本身,就算对观众和读者也会产生一种两难的矛盾情境,从而产生一种难以抉择的心理感受。
④ 反派实力很强
如果反派角色实力很强,其能力堪称秒天、秒地、秒空气,那么有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产生仰慕、尊重、景仰、崇拜、敬畏等方面的心理,甚至会产生“一定要成为这样的强者”的心理。而如果该强者是个大反派,那么这种即崇拜又仇恨的强者崇拜心理,无疑会让人产生某种复杂情境。
例如,《博德之门2》中的最终BOSS艾瑞尼卡斯、《最终幻想7》中的萨菲罗斯等反派NPC角色均为其典型代表。甚至有些玩家就认为艾瑞尼卡斯这个BOSS角色,其施法能力不仅异常的强大,而且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故此非常的欣赏他。转载2.jpg《最终幻想7》中的萨菲罗斯
⑤ 反派过往有悲惨的遭遇和命运
例如通过背景故事、任务、对白等途径,渲染反派角色的出生和童年生活环境的代价(例如童年创伤、童年阴影等)、为了理想付出的惨重代价(如为了理想而失去最爱的人)、曾经遭遇过不公的待遇等方式,可以让了解到的人产生同情之心,进而产生某种好感和复杂情境。
例如,《魔兽世界》中的西部荒野迪菲亚兄弟会系列任务即为典型案例。从这个任务的剧情中,除了可以使玩家更深入的了解到游戏故事背景外,更可以了解到整个任务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艾德温·范克里夫这个反派角色的悲惨身世。而艾德温·范克里夫虽然是个反派角色,但是在了解其过去的悲惨与不公遭遇的玩家,无不对其产生同情之心,并扼腕叹息。
⑥ 反派有某种高尚的美德
反派有某种美德:如道德高尚、仗义、守诺言、懂得知恩图报、忠诚、英勇、具有同情心……等等美德,或者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从而让人产生敬佩和佩服心理。
例如,在春秋末期三家分晋的过程中,智伯尊重死士豫让,让豫让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受,导致豫让甚至不惜吞炭毁容也要刺杀声望很高,受到百姓爱戴的赵襄子,以回报智伯。再比如,《博德之门》中的守序邪恶阵营的红袍法师埃德温,就是一个毫无同情心的邪恶法师,但是此人却因为是守序阵营的角色,反而是一个极其诚信的人。而在《冰与火之歌:权力的游戏》这部美剧中,狮家的詹姆·兰尼斯特虽然是狼家的敌人,但是却像个真正的骑士一样具有荣誉感,并信守诺言,且英勇善战。例如,第七季单枪匹马直取龙母的情节就令我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很多人认为没有同情心的人物很难引起人的好感。其实通过增加一些突出的优点或者吸引人的地方,则可以让其对其产生矛盾心理,从而创造情感上的矛盾面。毕竟一个人不可能一点优点都没有,哪怕是罪大恶极的人,也会有自身的优点。而基于晕轮效应的原理,通过突出反派角色身上的某个闪光点,则会因此掩盖其不足或者其他令人厌恶的地方,进而让人产生复杂的情境。
⑦ 反派极其仰慕你
例如反派极其仰慕你,对身为主角的你拍各种马屁、仰慕你的才华,甚至居然爱上你了,不惜脱离敌对阵营也要跟着你。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如果对方是个大美女,估计也很难拒绝吧。
⑧ 敌人曾是你的朋友或者是你的同族
某个敌人曾经是你的朋友,或者是你的同胞。那么当你对其下手时,可能会产生两难的心理。例如:
在电影《阿凡达》中,主人公杰克·萨利一边面对着自己的族人(人类),一边是朝夕相处的纳威族人,内心处于了复杂的两难情境。
在《火焰纹章:风花雪月》中,玩家曾经教授的学生,有可能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在日后成为战场上的敌人。换言之,双方的身份会由曾经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敌人关系。而玩家想要游戏能够发展下去,则有时候不得不将其击败。而当玩家被迫如此做时,无疑处于复杂的情境之中。
⑨ 反派不一定是邪恶的或者他们也有自己合理的理由
最常见的表现价值观冲突的主题,则以正义和邪恶的冲突为主,这也是很多游戏、影视、文学等艺术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一个主题了。例如《武林群侠传》这款游戏,本质就是正义和邪恶的价值观矛盾。
例如天龙教中的天王一派,则明显和以正义自居的正派敌对。而天王的“以武止戈”、“建立理想国”等理念又给了他合理的理由。而从明面上看,正派人士是正义的,反派天龙教是邪恶的。但是正派中有方云华、江天雄这种伪君子和邪恶小人,反派中也有天王这种为了寻求建立理想国的好人,这种反差感就会让人们思索何为正义,何为邪恶。
这也说明,反派角色不一定是邪恶的人。他们和主人公有冲突和矛盾,甚至有利益之争,并且彼此对立,但是不代表就一定是坏人。例如《地下城守护者》中,玩家角色扮演的就是一个邪恶的地下城领主,而与之对立的则是各种自诩正义的人类英雄。
而在剧情设计中,以上的这种基于某种价值观,以及反派自己也拥有合理的理由,甚至认为自己是代表正义一方的剧情设计,则会带来某种哲学思辨的意味,并让剧情产生某种复杂情境。
⑩ 反派也有崇高的理想
反派角色也可以有远大的理想,甚至理想是拯救世界,或者拯救全人类这类崇高和伟大的愿景。换言之,这类反派角色的理想很伟大,也愿意为了崇高的理想而牺牲自己,甚至目标和正派角色也一样,只是在方法、价值观、实现途径等方面和正派角色不能保持一致而已。
例如《三体》中的叶文洁即是典型案例。她因为自身过往的悲剧遭遇,从而对人类社会非常的失望,故此也寄希望于更高级的文明来拯救全人类。于是当她在红岸基地对着三体人发出信号后,全人类的不幸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换言之,她的理想是伟大和崇高的,但是实现该途径的方法却不正当,这也导致她站在了全人类的对立面,最终使得其成为了书中的大反派【4】。
其实这种人在近代历史和社会中并不鲜见。例如当初朝鲜的开化党即为典型案例。开化党希望朝鲜能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内部进行改革,通过变法最终实行朝鲜的民族独立,于是他们企图联合日本达成这个目标。但是他们绝没有想到,日本如同三体人一样狼子野心,妄图侵略并吞并整个朝鲜。之后亲日的开化党引狼入室,也最终导致明成皇后被日本浪人残酷杀害。而电视剧《明成皇后》正是这段历史的某种再现。
类似这种有“幼稚病”的理想主义者还有很多,例如中国近代提出变法图强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均为典型案例。他们在历史上掀起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浪潮,也希望能通过变法图强而最终改变中国未来的命运。但是这些理想主义者例如康有为等,却主张联合日本,甚至主张中国和日本合并,由伊藤博文来主持中国的变法,从而带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黄种人一起走向富强。而以上这类幼稚的想法,简直堪称是在与虎谋皮,简直和叶文洁一样幼稚的可怕。
而当主人公在故事中遭遇这类反派角色时,无疑会面临情感上极度复杂的情境。一方面他们的崇高理想,以及为之奋斗的牺牲精神确实令人感佩不已;另一方面,这类人又着实可恨。因为他们的幼稚病,导致其不仅帮不上忙,还会因此而帮倒忙,从而显得幼稚可笑,甚至有时候你还会认为他们很虚伪做作。而在这种复杂情境之下,无疑会让人们产生情感上的矛盾心理。
⑪ 反派也有人情味
让反派角色更有人情味,也是一种增加复杂情境的方式。例如,当我们发现某个怪物,也关心他自己的孩子或者爱人、有矢志不渝爱着的女子、也很喜欢各种小动物并饲养者可爱的宠物、也有对音乐等艺术的审美情趣、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很孝顺自己的父母且会因为他们的生老病死而伤心落泪时,那么无疑会显得他也具有人性。
例如,一般在游戏或者影视作品中,鬼魂、亡灵等生物均为可怕的怪物形象。而在《巫师3》的DLC《石之心》中,欧吉尔德的弟弟虽然是个鬼魂,但是其对生命的热爱、对家族的眷恋、对主人公白狼的自我表露等情节,亦让其充满了人情味,从而引发了玩家的好感。
而在电影《秦颂》中,姜文主演的嬴政亦是典型代表。嬴政为了一统天下,可谓杀人如麻。例如屠杀三万名燕囚,以及为了报复行刺的刺客,决定将方圆一里内的人全部屠灭等均为典型案例。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女儿栎阳公主的幸福,强逼其嫁给王贲,就为了安抚王翦父子之心,好让其替自己卖命。
但是,其又有有情有义的一面。例如,他为了救治高渐离,不惜割下自己的头发做药引。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在古代是非常忌讳的事情,更何况是天子的头发了。而其对女儿栎阳公主,同样充满了父爱之情。
而当人们触及到类似嬴政、欧吉尔德的弟弟等反派角色的人性时,会意识到无论什么样的角色,彼此都有相通之处,他们也是有人性和人情味的。最终也会让人们感觉到,反派也是和自己一样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普通人,在本质上和我们是一样的。进而亦可以拉进彼此的距离,最终通过共情而引发情感共鸣。这也说明,在剧情设计中建立人们和角色情感联结的方法之一,就是要让人们体察到角色隐藏起来和普通人一样共通的人性。
综上所述,基于趋近-回避冲突的原理,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人们对反派角色不仅仅产生仇恨、愤怒等心理感受,还会因为有其他复杂情感,而产生情感矛盾的心理,从而在和其对抗时左右为难。这也说明,角色不一定要多可爱多漂亮,但是要有趣味,或者有独特的魅力,如此才能吸引受众,并让其被受众所喜爱。
而在以上方法中,有多个方法其实运用的均是晕轮效应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例如让反派更具魅力,则是一种通过美貌和魅力所产生的积极的晕轮,以此让人们产生好感的方式。
此外,从上面列举的方法来看,很多都是多种人际关系的组合。其他的方法,其实也莫不如是。通过让反派和你有其他的人际关系的交集,可以让角色之间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人们和反派角色对抗时,就会因为这层错综复杂的关系产生的复杂情境,而导致自身产生情感矛盾的心理感受。
一件事会触发多种情感,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也会有多种情感【5】。–摘录自《游戏情感设计》.David Freeman/著.邱仲潘/译.2005.红旗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而按照《游戏情感设计》一书中的理论阐述,这种增加复杂情境,让人产生情感矛盾心理的设计方法,也被作者称为“多层蛋糕技术”。作者认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会有多种心理情感,哪怕是对仇人,也会因为多种原因而产生除仇恨外的其他心理,并不单纯只有仇恨心理。换言之,通过这种复杂情境,可以让人们对某个角色的心理从不喜欢,渐渐转化为喜欢。
其实仔细想一下,这个理论是很正确的,也是符合冲突情境理论中的趋近-回避冲突的原理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自己也会因为某种原因,而对其具有某方面的反感心理(例如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所以运用情感矛盾心理与冲突情境理论的原理增加复杂情景,不仅仅对反派有效,对正面角色亦同样有效。而这种设计方式,在各类影视文学作品中亦有不少体现。
例如,电影《拉贝日记》中的主人公约翰·拉贝即为典型的体现。而此人亦是历史上撰写了《拉贝日记》的真实历史人物。而通过电影和历史资料可知,约翰·拉贝不仅是一个纳粹党元老级的党员,更是希特勒的重要追随者。换言之,他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希特勒的帮凶。
而在电影开场不久,主人公约翰·拉贝就认为日本人在中国增加点势力没什么不好的,因为其和帝国是盟友。在之后投票设立安全区时,他本人也并不赞同,甚至别人投票委任他为安全区主席时,他自己居然投了弃权票。
而在电影中,当他看到工厂大门被关上,导致众多百姓无法逃跑避难时,则强令保安打开工厂大门。之后,他更将第三帝国的纳粹旗撑开,让众多无辜的百姓躲在旗帜之下,从而拯救了很多人。不仅如此,他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将自己积攒的财富捐献出来,并通过种种努力建立安全区,以此保护20多万中国百姓的善举,也感动了无数的人。
综上所述,这也说明人是一个矛盾体,人性往往亦很复杂。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或者有令人憎恶的缺点,更不可能因此非黑即白的一刀切。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正是此理。而通过对角色进行具有复杂情境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角色的灰色地带,从而让其显得更加真实可信;更可以让人们在面对这类角色时,具有更矛盾、更两难的复杂情境,从而激发起其内心的情感矛盾心理感受。而一个没有灰色地带的角色,不仅会因为其没有复杂性而显得太单薄,更会因为过于的套路化而很容易给人们看透,从而让人们猜到之后的剧情发展方向。
参考资料:[1]李浪.《大众心理学》.2006.吉林文史出版社 吉林音像出版社.P226-227[2]郭本禹/主编.方双虎 严由伟/副主编.《西方心理学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P274[3][美]罗伯特·麦基.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2014.天津人民出版社[4]刘慈欣/著.《三体全集》.2008.重庆出版社[5][美]David Freeman.邱仲潘/译.《游戏情感设计》.2005.红旗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